东莞探路反家暴:公布626个投诉点形成“保护圈”
近年来,随着东莞“家庭暴力”上访量的不断增加,家暴现象不再是一个远离大家生活的话题,它正向灰暗的角落不断蔓延,并逐渐浮出水面。众所周知,东莞人口结构严重倒挂,人口流动性大,在这种背景下催生的家庭,诸多矛盾只能依靠内部消解,这恰好给东莞家暴提供了滋长的温床。
东莞市妇联等机构正为上述问题奔走探索。今年3月12日上午,东莞首个“家庭暴力庇护中心”落户企石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这个带有“探索样本”性质的新机构,有休息室、有社工陪伴,力图为受家暴妇女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目前已为数名受家暴的妇女提供了各类帮助。接下来,该中心将免费为全市有需要的弱势
妇女,提供临时庇护和社工专业服务。
前段时间,广东省妇联主席阎静萍一行,在市妇联主席卢英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企石镇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调研,阎静萍表示,希望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尽快铺开全市工作,让家暴庇护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对此,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副主任马春华认为,家暴中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女性,男性也可能是弱势一方。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通过家暴庇护中心建设等一系列行动,探索治理家暴新路径的做法,样本经验值得关注也值得喝彩。
现状
分居和沟通不良易导致家暴
今年3月17日,东莞市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的电话响起,家住东莞莞城的陈女士来电称,因夫妻双方对接受一宗生意产生意见分歧,丈夫竟大打出手致其眼角、手部有淤肿,陈女士被此事深深困扰,随后的日子里,睡眠以及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为了避免丈夫再次对其施暴,陈女士希望申请到庇护中心庇护,寻求社工帮忙。
接到求助后,市维权站社工向企石镇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提供了陈女士的基本信息。3月18日上午,陈女士来到企石镇向日葵家暴庇护中心,并接受相应的辅导。
据企石镇妇联白玉兰服务中心社工任凤介绍,刚到庇护站的时候,陈女士情绪波动很大,大家积极与陈女士沟通,分析目前的处境,以及需要在心理上采取的一些疏导。
第二天下午,丈夫在得知陈女士进入企石家暴庇护中心后,开始悔恨,他打电话给陈女士表示他发高烧,在医院就诊,认错态度明显。任凤和她的同事们经过沟通和危险评估后认为,这个节点,正是陈女士与丈夫改善关系的契机,而且陈女士目前不会再受到家暴,于是同意让陈女士回去与家人团聚。
陈女士的遭遇在东莞并非个案,家庭暴力是不容忽视的社会之痛。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11月30日,因为遭受家庭暴力到东莞市妇联求助的案例共328宗,以18—45周岁年龄段居多,其中22名为男性。从数据上来看,东莞的家庭暴力行为较普遍。
为了向家庭暴力说“不”,除了设置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今年市妇联将增加维权站数量,并进行维权知识的宣传,希望能增强妇女自我保护意识。
早在2011年底,东莞第一届公益创投项目评选结果揭晓时,市妇联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申报的“白玉兰家‘圆’行动——东莞市反家暴社工援助计划”就已成功入围。这为保护东莞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反对家庭暴力,实现家庭“零暴力”打好了基础。这事件也从侧面传递出信息:东莞家暴问题正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
与周边城市比起来,东莞的家庭暴力也普遍存在。从2010年开始,东莞市妇联和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东莞站)进行了一次有关家庭暴力的社会调查,调查了男性903人,女性1881人。调查结果显示,东莞家庭暴力发生率不低,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比例为39.7%。也就是说,东莞的家庭暴力行为比较普遍。
而在去年底,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的家“圆”行动——东莞市反家暴社工援助计划项目团队发布“东莞家庭暴力调研报告”。该团队面向东莞市民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1400份,有效问卷1325份。调查问卷覆盖东城、南城、莞城、万江以及常平、黄江、大岭山等镇街。从问卷结果来看,37.7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身边的人曾经或目前遭受过家庭暴力。
东莞市妇联副主席韩俊峰介绍说,全市妇联系统每年的信访案件约为2000多宗,其中家庭暴力案件占16%—18%左右,稳定在三四百宗,受害人群主要是妇女与儿童。而从家暴的主要因素来看,两类人遭受家暴的比例较大,一类是因家庭的一方吸毒、饮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引起的较为极端的特殊个案,另一类则是因分居、沟通不良等导致的家暴。从人群来说,越是低学历低收入的人群中发生家暴的比例就越高,但高收入高学历家庭中也有一定的案例。
应对
成立全市首个家暴中心
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早在2012年,东莞就曾提出设想:在市民政局救助站内设立家庭暴力庇护所,把妇女救助纳入政府救助工作体系,为遭受家庭暴力侵害后暂时无法回家居住的受害人提供临时庇护救助场所,使受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而“家庭暴力庇护中心”的诞生,让东莞探索破解家暴增加了新路径。
“我们曾经去考察过,感觉那里的环境很难抚慰遭受家暴、正处于恐惧中的妇女。”韩俊峰说,从庇护中心的需求来说,要打造一个能舒缓压力、给予妇女精神安慰的隐秘场所,“铁板床、单调环境,这可能还会加剧妇女精神压力”。
对此,韩俊峰介绍说,庇护所不仅得到了省、市妇联的肯定,也切实起到了震慑作用。黄慧玲对此也十分认同,她说,很多时候,在与一些在家庭施暴的男子接触时,以妇联或者政府部门人员的身份去沟通,很多当事人会迅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事人会意识到实施家暴不仅仅是“私人问题”,政府和很多机构都在盯着,并让他们有所收敛。
“很多妇女前来咨询,有的妇女告诉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庇护所之后,家庭里的施暴方行为有所收敛。”韩俊峰说,虽然目前庇护所只接待了一名妇女,但在周边的影响不小。
近日,记者在企石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的家暴庇护中心看到,庇护所目前
为一套面积60多平方米的房子,共有三房一厅,另外,还附带有一个30多平方米的小花园,装修风格十分温馨,为了更好地服务受家暴困扰的妇女,房子分为静心阁(主人房)、心理治疗室和儿童房,庇护中心里,家具、家电、图书、玩具一应俱全。据分管该庇护中心的企石镇妇联副主席黄慧玲介绍,庇护中心的专职社工还可以帮入住的妇女提供买菜,心理调适等多项服务。
至于东莞是否会在其他镇街设置类似的庇护所?对此,韩俊峰予以否定。她说,妇联曾经做过调研,发现妇女入驻庇护所的需求不大,目前的庇护所可以满足需求,短期之内不会增加数量。
破解 把家暴消除在萌芽状态
比起庇护所这一类家暴后求助的措施,妇联以及相关公益组织更关心的是,如何将家暴消除在萌芽状态。
东莞市反家暴社工援助计划项目团队介绍说,近期将拍摄一部反家暴的微电影,宣传反家暴的理念。而妇联也将在今年邀请电视台主持人叶纯担任反家暴大使,在电台节目中宣传反家暴知识,并在微信、网页上设置互动游戏,让更多人了解维权的知识。一名妇联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互动宣传效果不错,“例如我们问法定结婚年龄,很多人答不上来,玩了游戏后才知道”。
从遭受家暴向妇联求助的个案来看,东莞因为外来人口众多,不少新莞人
家庭因为缺乏亲属、朋友的疏解渠道,会向社工寻求帮助。而在妇联将维权的触角伸到社区后,发现社区本地居民不乏需求。
目前,东莞已搭建了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妇女维权站两大服务品牌,成立了626个家庭暴力投诉点。其中,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室)有86家,已实现了32个镇街全覆盖;妇女维权站延伸服务手臂,建立了72个流动服务站,把维权服务送到家门口。
此外,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还可通过向妇联的家庭暴力投诉点及12338热线进行求助,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或者向社会公益组织的专业人士求助,包括社工、婚姻家庭咨询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等进行求助。
韩俊峰介绍说,今年,维权站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水乡片新增一家,达到东莞每个片区都有一个维权站的目标。
韩俊峰提醒说,面对家庭暴力,预防胜于治疗。家庭暴力都是由家庭纠纷激化而来,因此对家庭矛盾和纠纷要在萌芽阶段就积极沟通,如果自己沟通不了,妇联有调解师可以协助。
韩俊峰说,对于受暴者个体来说,一定要重视婚后第一次暴力事件,
家庭暴力有反复性,在遭到第一次家庭暴力后,受暴者要明确表示“绝不示弱”,让对方知道自己不可以忍受暴力,底线到哪里。
从很多案例来看,家庭暴力的施暴方在施暴后会表现出后悔,并道歉。对此,韩俊峰建议,受暴者一定要铭记,要明确告诉对方,我不允许你这么做,我不能接受你这样的暴力。过后还要好好沟通,为什么会有这个暴力的情况发生。绝不可以让施暴者觉得“打老婆没有什么后果”。受暴者也可以掩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形成对方的施暴习惯。
如果家庭暴力多次发生,则要注意搜集好证据。搜集证据以后要积极寻求帮助,向专业人士,社工寻求帮助。
企石镇妇联副主席黄慧玲对此十分认同。黄慧玲多年来在基层接访过不少受家暴妇女,她认为,无论是施暴方,还是受害人,都认为家暴只是小家庭的私事,受害方也经常是忍气吞声,不懂得利用法律法规,或者向妇女权益机构申请自我保护。黄慧玲说,接下来,企石将就家暴的问题,对广大妇女开展普法教育,并就夫妻沟通方式、女性形象素质等方面展开培训,让更多的女性自信自强,更好地处理好家庭与夫妻关系。
-访谈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副主任马春华:
要将男女平等内化为大众价值观
南方日报:近年来,随着家暴问题的不断涌现,家暴现象也从早期只停留在学术话题层面,转变为各级妇联、社工机构实实在在的行动,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
马春华:我们了解到,在家暴过程中,妇女儿童容易受到伤害,部分严重的案例,甚至导致妇女儿童的死亡。而在中国的法律和社会传统里面,公权力很少也很难介入家庭暴力这一内部领域,导致没有强有力的手段保护妇女,震慑施暴一方。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妇联等部门和社会机构加大对家暴问题的关注,这正是推动社会平等,保护妇女权益的重要体现。
南方日报:作为“世界工厂”,东莞人口结构严重倒挂,家暴问题更加复杂,对于东莞治理家暴,你有哪些建议?
马春华:早些年,我曾到东莞做过相关问题的调研。妇女儿童受到家暴后,公安等机关调查取证难度很大,而许多遭受家暴的妇女,出于生计、孩子,以及家庭和睦等方面的考虑,绝大部分会选择否认。尽管人身伤害罪等法律可以适用在许多家暴施暴方,但基层警力的不足,也无法保证这些法律条文全部实施。
东莞聚集了很多外来打工者,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成为激发家暴的不安定因素。我们研究表明,在熟人社会中,如果夫妻与周边邻居或者社区中的很多人熟悉,那么,大多数情况下,熟人的监督和舆论会对家庭成员形成震慑作用,让他们夫妻学会自我控制。而东莞绝大部分打工者离乡背井,离开了村庄,离开了熟人群体,生活环境相对孤立,在人与人隔阂和防备的环境里,家暴的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南方日报:在你的研究和调查中,容易受到家暴的女性,一般有哪些特点?你有哪些建议给她们?
马春华:在受到家暴伤害的妇女中,女方经济普遍不太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让男方认为他为家庭的付出巨大,进而形成强烈的支配欲望。
此外,中国传统社会和社区氛围,普遍认为家暴是每个人的家里事,一般不会放在心上。甚至我们之前调查家暴现象走访了内地一些省份,一些地方官员都认为家暴是正常的事。这种观念要扭转过来,必须依靠各地妇联及其他妇女维权机构,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将男女平等内化为大众的价值观,宣传家暴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与此同时,公布防范家暴求助热线电话,对施暴方形成震慑。
-样本无经济来源妇女遇家暴求助
社工鼓励自强走出困惑
今年4月2日,企石镇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家住沙田镇的李女士目前没有工作,而且患有胸闷等多种慢性病,李女士与丈夫共同育有一女儿,丈夫不但平常对她缺乏关心,经常因为女儿的事情打骂她,甚至不允许她带女儿,认为她没有能力抚养好。李女士为此十分苦恼,希望入住企石白玉兰家暴庇护中心。
企石白玉兰中心项目社工黄敏俞在沟通中了解到,李女士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与现任丈夫都是新莞人,丈夫是一名货车司机,身体有些残疾,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李女士则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再加上自己身体有些小疾病,因此每一分开支全来自于丈夫。就因为这个问题,丈夫一直以来对她的态度都不冷不热;即便李女士为夫家生了一个孩子后,也难以获得婆婆和丈夫的尊重。近段时间来,因为一些小纠纷,丈夫更是经常由冷嘲热讽“升级”为拳脚相加。
社工黄敏俞了解了详细情况后,在电话中先安抚了李女士情绪,并向其介绍庇护中心入住流程,让其确定时间入住。在此期间,黄敏俞和同事多次打电话安抚李女士,给予其心理支持,并向其介绍遭遇家庭暴力时,应如何保护自己。
李女士在痛诉自己的遭遇时,也回顾了夫妻相处的一些细节,在黄敏俞及同事的积极介入和帮助下,李女士意识到自己太过依赖丈夫,而且生活中经常自怨自艾。对此,社工建议李女士要以爱自己为起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改变自己喜欢一味索取的思想观念,不要过分依赖丈夫,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处境。
与此同时,黄敏俞还向李女士介绍与丈夫的沟通方法和技巧。4月7日,李女士告诉黄敏俞,她用了社工们指导的方法,重新与丈夫进行沟通相处,关系已明显好转,决定暂时不申请入驻家暴庇护中心。
策划/统筹:方镇彬 蒋才虎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方镇彬 欧雅琴摄影: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孙俊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天津都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都市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