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都市网-天津都市门户网站 欢迎您!



社区小卖部面临机遇和挑战 转型进行时

正有 0 人评论 我来说两句

2015年06月24日 14:41  来源:

曾几何时,当社区周边没有超市扎根,当手机还不能动动手指商品就被送到家门口,炒菜缺袋盐、渴了想喝饮料的时候,小卖部就是我们购买生活必备品的首选。然而时至今日,购买商品有了N种选择,社区小卖部被渐渐取代和遗忘。也许你不曾察觉,这些小卖部其实正在经历不同类型的转型……

关门走人型

人去房空 心里还有些空落落

“咱楼下的小卖部竟然关门了,真是太突然了。”上周五晚,刘英对着刚下班的丈夫唠叨着,心里还有些空落落的,“掐指算算,老周在咱这儿开了得有十多年了吧。”刘英提到的老周,就是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在这个位于朝阳区劲松桥东的居民小区里,2004年,来自湖北的老周带着老婆和当时4岁的儿子租住在一层楼的一个两居室里,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客厅搭起货架,冰柜搬进房间,他们把这个单元房变成了小卖部。从柴米油盐、瓜果蔬菜,到洗发沐浴、针头线脑,别看这里面积不大,商品种类可不少,生活中常用的在他这儿都能找得到。没用多长时间,老周就和楼里的邻居熟络起来,见面打声招呼,帮着大爷大妈们提个重物、按个电梯,小卖部也因为品种丰富,服务热情,得到了居民们的好评。

后来,老周还开启了送货上门服务,把自己的手机号印到了名片上,一听可乐都能免费送,有了这么方便的服务,小卖部的生意越来越好。有时候,敲开门送货的是老周那刚上小学的儿子,这让刘英觉得这家人能在北京靠自己的力量打拼、扎根,很是钦佩。刘英2007年光顾小卖部的时候曾跟老周聊过,他觉得当时每月3000多元的房租压力不大,整栋楼甚至隔壁楼的住户都差不多成了老周的客户,过起日子来绰绰有余。第二年,老周的媳妇儿的肚子隆起,这个小家庭又多了一个女孩。

一年又一年,在刘英和众多居民眼中,他们早已把老周一家当成自己的邻居,看着他的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长高,念书识字,和小区的孩子们嬉戏玩耍,但老周却渐渐显老,眉头也总是紧紧地皱着。原来,房租在涨,销量在降,这让老周倍感压力。截至去年,老周那个两居室的月租金已经达到7000多元,和2004年刚来小区时相比,足足翻了一倍还多。然而小区周边的大小超市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居民们有了更多选择,网络上的电商们不仅可以像老周一样送货上门,价格甚至比超市还便宜,40多岁的老周面临着高额的房租,和正在上学的两个孩子,不得不无奈选择离开。

加盟连锁型

加盟连锁店 敲锣打鼓吸引客户

上个月,丰台区马家堡东路附近一个小区的一家智慧生活超市开张了,喇叭里传出阵阵歌声,热闹非凡,充气拱形门下,摆着促销展台,统一穿着橙色T恤的工作人员忙着招呼前来凑热闹的居民,登记信息,赠送优惠券……“咦?这儿原来不就是个小卖部吗?怎么摇身一变成智慧生活超市了?”一位路过的居民一脸不解地走进去看看,“原来换汤不换药,还是原来那些东西啊,瞧瞧,连老板都是原来那个。”小老板张宁很佩服这位居民的细心,而改头换面、营造气氛也是因为之前小卖部生意不佳,他搭乘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快车”,加盟连锁超市,做出了转型。

和老周一样,山东人张宁的小卖部这几年也经历着经营惨淡的现状,有时候一个上午,才能赚个几十块钱,每月三千多元的房租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偶然接触到这种名为“智慧生活”的连锁超市模式,他决定试试水。和普通小卖部不同,这种智慧超市虽然也是在店里售卖日常用品,但和以前相比,消费者可以拿着店里发的优惠券,消费到一定额度在网上兑换礼品。

张宁看准了这个小区平常以老年人和孩子居多的特点,引入了这种模式,让老年人感觉不花钱也能获得礼品。只要在张宁的小店买够50元产品,就可以获得10元礼券,礼券攒到一定额度,就可以在连锁店的购物网站上兑换相应的礼品。“不过领了券的老年人不太会上网,我还把电脑摆在了店里,随时帮他们兑换。”有了新颖而周到的服务,张宁觉得来店里光顾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

“别看我们店里还是原来那些商品,以后还能卖机票、信用卡还款、收发快递、代缴水电费……”但凡有客人光顾超市,张宁就会向客人推荐着超市的新理念、新业务,他希望小店用全新的面貌能迎来全新的发展机会。

变身电商型

与张宁的小店10米相隔的,还有另外一家小卖部,老板是河南人王亮,今年28岁,和妻子小兰来京3年。“我们的生意一直马马虎虎,付完房租,吃喝水电之后,也剩不了多少了。”王亮回忆起开小卖部的头几年,觉得有点儿不堪回首,“当时都想关了,还不如出去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家互联网零售公司找到了王亮寻求加盟合作,统一配送,微信下单、上门送货,目标人群年轻消费群体……这家公司的每一个卖点都在吸引着“80后”王亮,他觉得小卖部应该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可就是不知道怎么破,这家公司递来的橄榄枝正中下怀,他和妻子一拍即合,决定将小店彻底改头换面。

上个月底,王亮的小卖部摇身变成了网络超市,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标识十分醒目,经常会有好奇的年轻居民进来打听。王亮和小兰也有明确分工,小兰负责看店,王亮负责送货。“你们这儿为什么是网络超市?”“怎么用微信买东西?”面对客人们的问题,小兰耐心地介绍起业务,“微信买便宜,来,我先帮你把微信加上……”小兰显然训练有素,三下两下就把来探店一对小夫妇“拿下”,成了自家网络超市的客户,还成功让客人在微信上下了30元的单。

和以前自己进货相比,网络超市统一配送的商品大多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比如卤味小吃、便当、热带水果、星巴克、吉野家等,不用起早贪黑的去进货,王亮每天早上在店里等着公司的配送车,安顿好货物,握着手机等客人微信下单就行了。“叮”,9时05分,王亮的手机弹出一个订单。“拿货了啊。”王亮朝里屋的小兰喊了一声,小兰对着电脑屏幕,不慌不忙地把商品从库房取出、打包,交给王亮。一转眼,王亮已经坐在了电动送货车的座位上,因为按照网络超市的承诺,一小时以内就要把商品配送到位。

自从他俩的网络超市上线,每天的销售量比原来翻了一倍,有时候订单多得忙不过来。“就是他辛苦点儿,每天在外面忙着送货。”小兰指着王亮的背影心疼地说,虽然王亮的脸上每天都写着疲惫,但能在互联网闯出自己的小天地,“多累,都值。”王亮说。

[编后]

小店正面临机遇和挑战

在连酱油都要在网上买的消费行为带动下,小卖部是最受影响的终端。现在小卖部面临的不仅是挑战,其实也有机遇,小卖部有天独厚的社区资源和邻里的熟人买卖优势,这些是电商和大卖场无法替代的。如何分析客户特征和需求,选取更精准的货品,利用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如何应对依赖网路购物的“懒人”,才是小卖部老板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本报记者 叶晓彦 J224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