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掐丝粉彩画第一人 作品曾获吉尼斯纪录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记者李柏彦 一幅幅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花鸟、山水、人物画,竟是以金属丝为线条,天然彩石为颜料镶嵌而成的,彩石粒粒清晰可见,铜丝却不见一处接口,这便是刘文革先生潜心钻研十余年的掐丝粉彩画。如今,55岁的刘文革有个心愿,就是能把这些年自己钻研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收到肯学又喜欢这门艺术的得意门生。
工艺复杂 纯手工打造
刘文革先生的家,就是他作品的展览馆。踏入屋内的那一刻,记者被各种精美绝伦的作品晃花了眼。刘先生的工作间位于厨房的过道,一张不大的长桌就是这些优秀作品的“发源地”,桌旁的小柜子里放满了各种创作时使用的彩色石粉、铜丝和各类工具。桌边靠墙一侧正立着他尚未完成的一幅作品——《关公》。
刘先生向记者介绍掐丝粉彩画的制作过程。制作第一步,首先要在纸上画出轮廓,笔锋要流畅,这是作品成败很关键的一步。其次,再将画好的轮廓拓印在木板上,拓印时可以对画的内容比例进行二次调整,这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接着,顺着木板上的轮廓开始掐丝,掐丝不能看出接口,粘丝露出的胶还要一点一点用镊子择干净,以免最后影响画面美观,最后就是用彩色石粉调色后填入,等待完全干透了才可以装裱。“这每一道工序听起来也许没那么复杂,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处处都是功夫活。”刘先生说道。
得意作品 被博物馆收藏
刘先生从小爱好美术,精通篆刻、微雕、葫芦上做掐丝画等,这都为他钻研掐丝画这门艺术奠定了基础。
掐丝粉彩画是铜丝与釉结合的艺术。为了学习制作掐丝画,他放弃了原本稳定的工作,虚心向导师、专家讨教,在一次次失败中摸索经验。“我曾为了寻一种特别的珍珠粉跑到东北沿海地区,创作使用的工具也都是我自己一点点打磨的。”刘先生打开工具盒介绍说。
如今,刘先生的掐丝粉彩画获奖无数,很多收藏爱好者都跨省慕名而来买画。2012年,一幅高2.6米、长10米的《中国婚俗文化》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至今被天下第一婚俗博物馆收藏。
想收徒弟 提出两点要求
说起收徒弟这事,刘先生一脸的无奈,以前,也有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要拜师学艺,可大多来学的要么是心浮气躁没法静下心来认真学,要么就是想着学几天就能马上赚钱。“如果你想把学这个当成马上赚钱的本事,那还是别浪费时间了。”
至于收徒的要求,刘先生想了想说,首先最好是有美术功底的年轻人,这样学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其次,一定要喜欢再来学,千万不要把它当作谋利的捷径。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天津都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都市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