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都市网-天津都市门户网站 欢迎您!



庆阳环县塔的身世之谜

正有 0 人评论 我来说两句

2015年02月10日 16:23  来源:

  原标题:环县塔:一块砖揭开身世之谜

  环县塔已成为环县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因为上面刻有“庆历三年七月”的字样,这块普通的砖成为揭开环县塔身世的重要物证。

  记者 尚德琪 通讯员 文 璟

  环县城有一座古砖塔,习惯上,人们都叫它“环县塔”。

  二十几年前,就经常听说“环县有个塔,离天丈七八”,但从来没有觉得那座塔有那么高。

  最近到环县采访时,又一次见到那座塔。塔还是那座塔,但围绕那座塔已经建成了一座公园。进入公园大门,穿过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从长长的台阶拾级而上,仰头而望,那座塔真的高了起来。不是“离天丈七八”,而是“直入青天中”。

  在清乾隆年间编修的《环县志》里,这座塔被认定为“唐塔”。后来文物专家根据塔的建筑风格,确定为“宋塔”,但不知何年所建;再后来,建塔时间确定为元世祖中统五年,即宋理宗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

  2014年9月,镶嵌在塔顶的一块平砖被意外发现,上面刻画的文字表明,环县塔建于庆历三年,即公元1043年。

  宋塔还是宋塔,但它的历史却因此前移了221年。

  从“唐塔”到“宋塔”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高观鲤编修的《环县志》中,关于环县塔的记载中有:“古塔寺,在北门外一里,唐贞观时建,嘉靖九年重修,万历十八年又修,明末兵火煨烬,惟留古塔一座……或云:后移城内,为景福寺。”

  据环县文物工作者介绍,环县民间也多认为环县塔为唐塔。有的说这是祖辈们口口相传的,有的老人甚至说他们早年曾在塔中见过一面残损的匾额,上有“贞观年间建造,敬德监造”字样。可惜的是,匾额不知去向,也没有留下任何图像资料,此说也就只是说说而已。

  后来,甘肃省博物馆专家实地考察了环县塔,根据建筑风格认定为宋塔。1962年,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了全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环县塔”首次以宋代砖塔身份进入公众视野。

  1981年9月,省政府对全省文物进行了普查、调整、补充,重新公布了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环县塔”依然在列。现在,塔下的文物保护碑上明确标示为“环县宋代砖塔”。

  大概1986年前后,县文化部门曾派两名工人从塔内登顶,试图抄录塔刹上的铭文。但因为登塔人员不是专业人员,抄写实属照猫画虎,难以辨认,有人甚至据此认为塔刹上的文字是西夏文字。

  1993年出版的《环县志·大事记》中载:“1264年(宋理宗景定五年,蒙古世祖忽必烈中统五年)八月,环县塔落成。”1264年,即作为环县塔建塔的具体时间广为引用。

  在此后不久,环县史志专家、被称为“环县活字典”的康秀林先生建议进一步辨识塔刹上的文字,确认环县塔的建造时间。当时,塔室内木梯早已损毁,无法登临塔顶,他们只好从县体育局借来Dm40A单筒射击观察镜,用了整整3天的时间,对塔刹上铭文逐字进行考证。这次“隔空考证”,有两个重要收获:一是,从铭文中确实看到了“中统五年仲秋上旬有五日”的具时。“中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所以也曾有人认为环县塔为“元塔”。中统五年,时值宋理宗景定五年,这曾是认定环县塔为宋塔的“确凿”证据。二是,铭文中只说了“环州景福寺重建相轮”之事,但并未发现“建塔”字样。也就是说,“中统五年”只是重建景福寺相轮的时间,并不是建塔的时间。相轮,《辞源》解释为:“塔上槃盖。”《汉语大辞典》:“相轮:佛教语。塔刹的主要部分。贯串在刹杆上的圆环。多与塔的层数相应,为塔的表相,故称。”环县塔的塔刹为七层,与塔身层数不一致,算是特例。但与乾隆年间编修的《环县志》相印证,可以确定“景福寺重建相轮”之事,就是为环县塔建塔刹。

  康秀林说,既然是“重建”,不论是先建塔再建塔刹,还是原建塔刹坏损而再建之,都意味着在此之前一定有一次“初建”。

  初建在之前多少年呢?能“前”到唐代吗?这似乎成了一个悬念。

  从“景定五年”到“庆历三年”

  2013年3月,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环县塔”以宋代古建筑身份入榜,从此进入429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庭,也成为甘肃省1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环县,也从此拥有了环县塔和兴隆山古建筑群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9月,环县博物馆组织力量,为环县塔保护维修进行前期测绘。9月26日,环县文化馆原馆长、文化局原局长谢文科,与几名年轻工作人员一起,通过搭建在塔身外围的脚手架,一层一层围着转,一层一层登上了塔顶。谢文科说:“我一直想上去看看,塔上有什么秘密,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建塔的准确时间。”

  二层四个真门洞两侧各刻画有一对神像,其中一对菩萨像,三对武士像,由于风雨侵蚀,图像严重脱落残损。刻板门(即假门)两片门扇上饰乳钉纹,每扇四行,每行七颗,共56颗;门两侧为直棂窗,有花叶纹、花瓣纹、菱形纹3种纹饰。

  三层以上真门洞两侧无刻画图案,窗户位置用竖砖砌成竖条纹饰,窗台下凹刻苹果形图案。刻板门全部为乳钉纹,门两侧均镶嵌一块较大的正方形砖和一块带砖边框的长方形砖,砖上无纹饰。

  如此看来,1993年版《环县志》所记载的各层真门两侧有浮雕莲花饰、刻版门面有丁字饰可能是以讹传讹。

  在第五层的楼板上,还发现了三尊木雕佛像,均为男性,身着袈裟,面目慈祥,神态端庄,手势各异,均盘腿坐于莲花座上,整高100厘米,分别摆放于东、北、西门的门口,背对门洞,相视而坐。据谢文科分析,可能是五智如来中的三位,根据摆放的位置,东门应为阿如来,西门应为不空成就如来,北门应为阿弥陀如来。三尊佛像的发现,也印证并澄清了民间关于塔顶有木雕娘娘像或菩萨像的传说。

  塔刹由生铜铸造,全部为空心。7层塔刹包括底座套在一根直径约10厘米的木椽(刹管)上,然后用8条铁链套在塔刹顶部,固定在塔顶8个生铁浇铸的武士身上。

  关于塔刹上的文字,谢文科说,可以确定全部是汉字,共120字,除个别异体字或浇铸原因外,绝大部分清晰可辨。其中大字21个,内容为:“皇帝万岁,只必贴木里,大王千秋,国泰民安,法轮常转。”小字99个,从“环州景福寺重建相轮”始,在列举了与修建塔刹有关的10多个人名及其官职之后,以“中统五年仲秋上旬又五日”终。

  让谢文科兴奋的是,作为一名环县人,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他是第一个登上塔顶的人,第一个亲眼看到塔刹上文字的人,他为这些文字拍了照片,又按照塔刹的格式原原本本地抄了下来。遗憾的是,从这些文字中,只能确认两点,一是修建塔刹的匠人并不是环县本地居民,而是来自河津县(今山西临汾市)、鄜州(今陕西富县)的外地人;二是,“中统五年”确实是“景福寺重建相轮”的时间,而不是建塔的时间。

  惊喜常常是意外的。在第五层流连忘返的时候,他们意外发现了镶嵌在南门洞外东侧的一块平砖,这块平砖上竟然刻着几行文字!

  第一行:永兴军泾阳县

  第二行:砖匠人□秀

  第三行:作下张义□□

  第四行:庆历三年七月

  谢文科说,这块砖可以说是关于环县塔的一次“重大发现”。砖上的文字是手工刻上去的,有些字不太清晰,但起码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这块砖和其他所有砖完全一致,砖上的字痕与砖色也完全一致,说明这块砖是先在砖坯上刻上文字,然后才与其他砖同时烧制的;二是,这块砖上的文字是手工刻上去的,很可能是来自泾阳县(今陕西泾阳县)烧砖师傅所为,所以有些字模糊不清,有些字缺笔少画,有些字甚至可以确认为张冠李戴,但基本意思非常清楚;三是,这块砖处在塔的最高层,说明是在塔快建成时镶嵌上去的。而这一切,都指向一点:从这块砖上最清晰的几个字可以断定,环县塔是在庆历三年七月之前开建的,是在庆历三年七月或稍后建成的。

  “庆历三年七月”,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环县砖塔建塔时间的唯一文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时值北宋初期,宋仁宗赵帧在位,这比此前所说的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早了211年。

  环县塔的历史,已经有971年了。因为足够古老,所以足够美,足够厚重。

  从一座塔到一座公园

  环县塔位于县城以北1公里处,坐落于环江东岸第二级阶地上。站在环县老城墙上,可俯察其盛;从环县城北国道经过时,可仰观其雄。

  砖塔呈八角形,五层楼阁式,逐层微敛,顶有塔刹,通高22米。

  塔身以砖镶砌而成,砖表面打磨得十分规整。首层离地面较高,超过塔高的四分之一,每面宽3.13米;向南有门通内,门外两侧浮雕莲花饰,内辟八角形塔室,每面宽1.20米。首层内外均无台阶,或许就是想委婉表明“常人免上”。

  但其他各层,内部均有木质隔板,可载人;各级塔檐上部均设有平座,边有栏杆,可通行。显然,“非常人”登塔之后,则不至于无处立足、无法动弹。

  环县塔虽为砖塔,却为仿木结构,组合复杂而秩序井然,工艺精巧而形势大气,用语言描述的时候,非得要用上非常专业的古建筑用语不可:各层塔檐出“双抄华拱”,每面有“补间斗拱”两朵,上承“替木”,“叠涩”出檐……

  塔顶有铜质塔刹。塔刹下部为圆台体,顶部呈葫芦状,造型美观,结构奇巧,堪称一尊艺术精品。

  环县砖塔是庆阳市乃至甘肃省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砖塔之一,显示了宋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历史上,环县曾多次经历地震灾害,但环县塔仍岿然不动。塔檐上生出的蒿草,刚诠释着“经风雨”与“见世面”的双重含义,已成为环县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从2003年开始,环县先后对环县塔遗址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与改建,同时在此遗址基础上,建成了一座公园,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环县,自古有“灵武”之谓,环县老城有“灵武台”之称,那座公园即命之为“灵武台公园”。

  环县塔,理所当然地成了灵武台公园的主角。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蒋应红(实习)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