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都市网-天津都市门户网站 欢迎您!



让文明成为“五一”旅游新坐标

正有 0 人评论 我来说两句

2015年04月25日 14:08  来源:

原标题:让文明成为“五一”旅游新坐标

“五一”小长假临近,人们会选择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论你的旅游目的地是国内还是国外,让旅游与文明为伴,请从自我做起,从遵守每一次交通规则、从捡起身边的塑料瓶、从不随地吐痰、从不大声喧哗做起。

“爸爸,老师说不可以乱扔垃圾!”在举家出游的路上,陈先生刚准备将吃剩下的果皮从车窗扔出去,陈先生10岁的儿子就给陈先生上了一堂文明礼仪课。“作为大人,竟然忘记了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真是惭愧!”陈先生歉意地说,“从那以后我在车上专门备了垃圾袋,出门也都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文明,这样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全民旅游模式”迅猛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国民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少数人不文明的行为也被媒体屡屡曝光。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形象的“文明旅游”,不仅是2015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第一目标,也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文明旅游”,不应是仅仅体现在街头巷尾广告牌上的宣传口号,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

A 以法规约束不文明行为

国人出游的不文明行为一直为大家所诟病。2014年12月11日,我国游客大闹亚航不文明事件曝光后,引发全民“吐槽”,大家纷纷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

1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2015年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部际联席会议”提出,“文明旅游”要从提升国家形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加深认识。

继《旅游法》正式实施后,国家旅游局又出台了《关于强化旅游行业文明旅游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系统记录。颁布并执行《导游领队文明旅游引导规范》、《行前说明会规范》等行业标准,重点规范和强化导游领队文明旅游引导内容,让“文明旅游”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B 遵守文明旅游公约

“我们的领队小孙真不错,一路上除了提醒我们尊重当地风俗,还给大家讲解一些文明礼仪的注意事项。”刚从泰国旅游回来的杨阿姨说道:“泰国榴莲很好吃,但不允许带上大巴车。有时候忘记了就会带上车,领队就会提醒我们在车下吃完再出发。她说这虽然是个小事,但会让别人看轻你。我们每个人都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会为国家多增点光。”

随着《导游领队文明旅游引导规范》的颁布和实施,旅行社和导游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对旅行团成员文明素养的引导愈加重视。国家旅游局对导游、领队文明旅游全员教育培训计划的全面实施,不但提高了导游、领队文明素质和文明引导水平,还通过工作在旅游行业第一线的导游、领队们的宣讲和媒体、网络、公益广告等平台的宣传,将文明旅游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旅行者心中。让《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从文件报告的层面升华为公民旅游出行的行为指导,为进一步提升公民素养,提倡文明旅游树立了标杆。

4月6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根据暂行办法,省级旅游主管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建立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并将“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参与赌博、色情活动等;严重扰乱旅游秩序”等6种游客不文明行为纳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这个类似银行个人信用记录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实施,让少数不遵守文明行为公约、任性妄为的游客有了忌惮。此举不仅是文明旅游理念推行、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C 让文明成为行为道德准则

4月20日,本报刊登了一则题为《花美景美,人美吗?》的图片新闻。曝光了一些“赏花人”在西安市兴庆宫公园内翻越护栏,踩踏、攀折花草树木的不文明行为。同日,《三秦都市报》也刊登了一则题为《“请别伤害我”》的图片新闻。曝光了部分游客在西安市西门广场游玩时,放任孩子攀爬雕塑拍照合影的不文明行为。

我们不可否认,这是现阶段我国公民文明素养缺失的具体表现。提升公民文明素养要引领国人认识到,无论在哪里,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不仅体现着个人的文明素养,更代表着国家形象,自觉规范自己在公众场合的行为举动,要经得起他人目光的监督。文明不仅仅是做给外国人看的“面子工程”,更应该成为每个人都严格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不文明行为的改善,固然需要相关部门对公民道德教育和文明旅游知识的普及和加强,也需要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要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在提倡“知书达理、仁义诚信”的氛围中生活,“谦恭有礼”应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文化基因,美德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言谈举止中。

记者旁白

文明旅游不是口号,它是关乎国家、民族形象的大事。公民行为不仅是个人素质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整体文明素养水平的体现。我国旅游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旅游业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游客的文明意识和道德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加强。

旅游不仅是旅游者的休息与体验,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交流、交际的活动。而交流和交际,正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动力。无论是国人出境旅游,还是他国游客到中国来旅游,都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同时,社会文化背景,也是影响公民行为的重要因素。倡导文明旅游,需要注意培养社会的整体文化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营造文明的氛围,在生活细节中提倡文明礼仪,在行为方式中遵守道德规范。

链接

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注重礼仪,保持尊严。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衣着得体,请勿喧哗。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女士优先,礼貌谦让。出行办事,遵守时间;排队有序,不越黄线。文明住宿,不损用品;安静用餐,请勿浪费。健康娱乐,有益身心;赌博色情,坚决拒绝。参观游览,遵守规定;习俗禁忌,切勿冒犯。遇有疑难,咨询领馆;文明出行,一路平安。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关系到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做文明游客是我们大家的义务,请遵守以下公约:

1。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2。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3。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4。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5。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6。尊重别人权利。不强行和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7。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8。提倡健康娱乐。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柏桦 李向红)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