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都市网-天津都市门户网站 欢迎您!



将目光转向国外 电商缘何“死磕”海外购市场?

正有 0 人评论 我来说两句

2015年06月03日 15:07  来源:

“6·18年中大促”是电商行业除了“双11”之外全年最大的促销,这次大家比拼什么?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海外购”成为今年各大电商的主要发力点,比谁布局的网点多,谁合作的商家多,谁的服务强。为了争抢客户,电商甚至承诺:漂洋过海运过来的冰激凌化了、大龙虾死了,统统包赔……电商将视线从国内转向国外,死磕“海外购”市场,导致原本鱼龙混杂的海外代购市场正在逐步转型。

各大电商加速全球化布局

就像一场竞技,电商的全球化战略布局越来越快。

上个月,阿里全球化战略有了新突破。18日,韩国副总理崔炅焕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首尔共同宣布,在天猫开设首个韩国国家馆,双方将在购物、旅游、文化等方面推动韩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上周五又传出消息,日本国家馆将于近期在天猫开业。

据悉,阿里正在密切接触世界各国政府,布局全球化战略。原本鱼龙混杂的海外代购市场正在逐步转型,变成由海外政府“背书”,带给中国消费者优质商品。今年“6·18”,天猫豪气地承诺:“你买的外国冰激凌化了、大龙虾死了,统统包赔。”

苏宁也在深耕海外市场,线上线下全面布局“海外购”业务,还在广州、杭州、宁波等地设立保税仓,从下单购买到保税仓发货、收货,最快只需要3天。

京东人士也表示,今年是京东全球化布局加快的一年。过去,京东开设了“法国馆”、“韩国馆”,而在今年“6·18”之前,京东正式上线“全球购”业务,点点鼠标就可以买到20万款海外畅销货。

网易旗下的“考拉海购”今年上线,专门做海外市场,公测不到5个月,每个月营收都在翻番。

国内消费需求升级,电商瞄准“海外购”商机

南京市电商协会有关人士介绍,电商大打海外牌,一方面是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同时也是顺应海外企业的要求。

天猫国际总经理奥文报出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3.1万亿元,这是2014年中国消费者出境游期间的总支出数字,其中购物支出占到了44.2%。第二个数字1.17亿元,这是2014年中国消费者出境的总人次。

“出境游的中国消费者真的很快乐吗?我看不一定,全球各大商超、奥特莱斯人头攒动,大家不断排队、交钱,不断打电话回国问还要带什么?大家把原本该去玩的时间都用来购物,我认为是不快乐的。做跨境电商,我们想让中国消费者更快乐。”奥文说。

美国调查公司尼尔森还公布,早在2013年,中国就已经有1800万人通过互联网购买海外商品,目前国内进行“海外购”的用户已经达到2000万人的规模,且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而对于海外企业来说,这几年中国商业地产租金越来越高——铺点快铺不起了。近日,Costco、emart、Lottemart、大润发、Countdown等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的全球九大超市集团集体宣布,进入天猫国际,电商渠道可以帮助他们以较低的成本进入中国,且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渗透。

“洋货”蜂拥而入将倒逼“中国制造”转型

对于电商来说,跨境业务近期更是迎来一波利好。

过去消费者境外购物、热衷海淘的一大原因是“内外差价大”。为了缓解这种状况,财政部、海关总署、商务部近日亮出降税、调税、免税、退税等一系列措施。最先亮相的降税政策已于本月起实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商品的关税平均降幅超过50%。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随着一揽子政策的实施,消费者有望在家门口买到便宜的外国商品。

市电商协会有关人士认为,“洋货”的蜂拥而入,从另一个层面看,将倒逼“中国制造”加速转型。翻看中国消费者的海外购物清单,奶粉、尿不湿、玩具……说到底,大家只是想买一些质量更好、更耐用、更安全的产品,当这种需求在国内不能完全得到满足时,转而投向海外。这对于中国制造业是危机,也是一个信号:打了几十年价格战之后,“中国制造”要继续保持活力,必须在质量、设计等方面下苦功,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抓住商机。 本报记者 张希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