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都市网-天津都市门户网站 欢迎您!



评论:拿来文化盛行 借鉴、复制、移植成时代病

正有 0 人评论 我来说两句

2015年06月03日 15:23  来源:

最近,复旦大学多了一个名字,叫复制大学。

为庆祝建校110周年,复旦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然而,无论标识还是宣传片,甚或是一首歌曲,都被质疑有抄袭之嫌。短短几天时间,在一浪接一浪的批评声中,这所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陷入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

对于此次事件,社会各界最感不满的是:中国大学失去了原创精神。的确,如此明目张胆的抄袭行为真的不应该发生在一所名校的重大纪念活动中,但是,我们的批评和反思又不能仅仅局限在复旦或者大学本身。从更深层次来看,“复旦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病症,即拿来文化。

“复旦事件”爆发后,有这样一种观点存在:“校庆并非学术研究,而是学校的一次大联欢,借鉴、改造其他作品可以理解,不必动辄用抄袭来苛责。 ”此类辩护远比“复旦事件”本身更令人忧虑,因为其中包含着习以为常和理所当然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意味着拿来文化正在改变我们对文化生产的理解。

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的习以为常和理所当然?不妨回顾一下近年的大众文化潮流,从中会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拿来文化中产生的。

三天前,新浪新闻中心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项由新浪微博与“2015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联合举办的活动,活动内容是投选 “大学生最喜爱的十大综艺节目”。该条微博专门贴出了三档热门节目的海报,包括 《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除此之外,《花儿与少年》、《真正男子汉》等正在热播的节目也在目前的投票结果中位列前茅。

令人尴尬的是,上述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综艺节目,其概念、形式乃至内容几乎都是从他国移植而来,它们掀起的风潮已然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文化力量,而今天的中国大学生、90后就成长在被这样的文化力量所影响的文化氛围中。

拿来文化盛行,让借鉴、复制、移植成为文化生产的常态,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习惯了享受二手文化产品,甚至把 “拿来”本身当作一种时尚,其后果是,整个社会渐渐失去了对原创的尊崇和追求。

“复旦事件”并非偶然现象,也不是单一现象,如果拿来文化继续发展壮大下去,如果社会继续忽视原创的价值,那么,我们的文化迟早会变成复制文化。

“复旦事件”引发的批评风暴意味着大众对粗暴的拿来仍抱有最基本的羞耻感,希望这个教训能够成为一次重要的提醒,让更多的人从拿来中醒来。

(王研)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