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成为儿童视力“杀手”(2)
看远物爱眯眼或近视
儿童近视并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在这期间,家长能多加留意孩子的异常举动,或许能尽量阻止近视的发生。
曾锦提醒,儿童近视会通过细微的举动反映出来,例如,看远处的物体时会不自觉地眯眼或者拉扯眼角,歪着头看电视或者喜欢跑到电视机前看电视;频繁地眨眼或经常揉眼睛;写字时头低得太低等等。平时多留心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儿童视力异常。
同时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长时间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控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和频率;不宜在光线昏暗或者光线强烈的环境下读书写字;在不颠簸的车上看书;养成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坚持做眼睛保健操;多做户外活动,多远眺等等。曾锦还特别强调,孩子过早、过度学习钢琴,也不利于视力发展。
饮食习惯对于视力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足,影响视力的发育。适当补充肉、鱼、蛋、奶等,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锌等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应减少雪糕、甜品等甜食的食入。
高度近视会有遗传倾向已是共识,家长双方其中有一方是高度重视都会有有遗传倾向,因而为了优生优育,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家长自身也需要注意视力的保护。
■温馨提示:
通过扩瞳检查,可以得知准确的孩子屈光度数,而远视储备就是孩子对应年龄的屈光状态。
通过眼前段检查,我们还可以得知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据国内外研究指出,眼轴与角膜曲率比值(AL/CR比值)小于3.0时算是正常,如果接近于3.0或者超过3是近视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常。直到学龄前基本达到正常,也就是说,5周岁以下的儿童,视力正常的标准和成人有所区别。而这一标准和年龄密切相关。青少年儿童标准视力与年龄密切对应,受生长发育因素影响,文献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年龄儿童的标准视力是:2周岁0.5-0.6;3周岁0.9;4周岁0.9-1.0;5周岁及以上1.0或以上。简单的计算公式为:年龄×0.2。
我国摘掉
“沙眼大国”帽子
■相关报道
2015年6月6日,是我国第20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告别沙眼盲,关注眼健康”。
提及沙眼,今天的年轻人已经知之甚少,然而沙眼曾经是我国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十人九沙”是我国上世纪40至50年代的真实写照。上世纪40至50年代,我国是沙眼高发国家之一,城市人群中沙眼患病率达到30%,农村人群中沙眼患病率达80%至90%,人群中沙眼致盲率高达5%。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共同接触的物体或者水。沙眼的感染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反复感染沙眼可以导致睑结膜瘢痕及倒睫,倒睫可以对透明的角膜造成机械性损害,直至角膜混浊而导致视力损伤,甚至完全失明。
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教授谈到,我国防治沙眼工作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卫生生活习惯得到广泛推广,使得我国的沙眼流行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标准。这意味着沙眼这个曾经在我国困扰过几亿人的疾病实现根治。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沙眼曾经高发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目前1至9岁儿童活动性沙眼患病率和15岁以上人群中沙眼性倒睫患病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标准,沙眼在中国不再是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终于摘掉“沙眼大国”的帽子。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实习生 林宗可
通讯员 张丹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天津都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都市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