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都市网-天津都市门户网站 欢迎您!



3分钟被转走3万元 卡在身边“钱去哪儿了”

正有 0 人评论 我来说两句

2015年06月15日 08:52  来源:

“3分钟转走3万元,一边给银行打电话一边收着钱被转走的短信,实在太揪心了。”不久前,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邵女士经历了卡在身边、“钱却不知道去哪儿”的谜局。

记者调查多个环节后发现,邵女士的遭遇绝不仅是个案。如今,各式便捷、新颖的支付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和邵女士一样的情形。

5月11日,邵女士陆续接到工行客服95588发来的短信,提示她的一张工行储蓄卡通过网银支出5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金额。就在她拨打95588冻结账户的3分钟内,共被莫名其妙“支出”3万元。

开卡行工商银行北京沙窝路支行查询明细后告诉邵女士,3万元是通过福建福州一家支行支付给了“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我很少使用工行网银,和这家网络公司也没有交集,为什么我人在北京、卡不离身、U盾在家,钱却从福建支付给了一家公司?”邵女士大为吃惊。

沙窝路支行反馈给邵女士初步调查结论:钱是通过无卡支付方式支付给网龙公司。福州当地支行与网龙公司交涉过,但网龙公司表示这笔钱是网络游戏玩家用于购买游戏道具“魔石”的,不可能赔付。

“我没有开通无卡支付,银行是怎么不经核实就将钱支付给这家公司的?”邵女士问。

工行负责外部欺诈风险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卡支付类似于快捷支付,在一定限额内无需U盾即可实现转账,目前不少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均有类似业务,有时储户将银行卡绑定第三方支付即被视作开通了无卡支付。

记者了解到,工行快捷支付还需要输入手机发送的动态密码,邵女士并未开通该业务。那么,会不会有人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了网上支付操作?

工行沙窝路支行行长刘涛表示,是否通过第三方支付途径,在其网点信息看不到,需要邵女士去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了解情况。

邵女士的钱怎么离奇转到“网龙公司”的?银行业内部人士认为,邵女士很可能遭遇了网络盗刷,她的银行卡信息或第三方支付账户信息可能此前已被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或木马病毒获取。而通过游戏网站消费,正是不法分子销赃的惯用手法。

“一些游戏网站容易成为销赃平台,暴露了此类网站为求简便快捷地实现买卖交易,对用户交易审核不严,对账户疏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另外,银行在追求支付创新的同时,也存在对账户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华表示,在犯罪分子最终落网前,电子商务网站、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等事件的关联方很难为受害人负责。“互联网催生了不少新兴犯罪手法,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案件跨机构、跨地域,而且民事、刑事交叉,很多受害人的赔付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张合军建议,储户可以尝试与银行协商解决,毕竟储户和银行存在合同关系,至于各方应承担责任多少可以协商确定。

新华社记者 吴雨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