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都市网-天津都市门户网站 欢迎您!



民营银行版图将扩张 金融改革再下一城

正有 0 人评论 我来说两句

2015年06月27日 08:42  来源: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专电(记者 苏雪燕)在6月25日网商银行开业以后,中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已全部开业。中国银监会则在26日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宣布全面启动民营银行设立的受理。

业界观察到,许多民营企业对设立银行热情十足。但反观已经开业的5家民营银行,业务开展比较缓慢。企业的热情与业务的现实的对比,该如何看待?民营银行的全国版图是否很快铺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室主任曾刚说,《指导意见》将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推向了常态化。“过去一批有志于设立银行的民营企业,并不知道申请需要什么条件、按照什么程序、有什么原则,指导意见把这一整套东西都说清楚了。企业先要把材料交到地方银监局预审,再提交银监会,银监会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4个月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书面决定。”曾刚说。

曾刚表示,监管层对民营银行持“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谨慎态度,而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民营银行要很好地生存并不容易。因此,即使民营银行版图扩张,短期内也不会爆发增长、规模不会迅速上升。《指导意见》中将民营银行“定位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给予民营银行明确的定位安排。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国新办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确实有很多民营企业对设立民营银行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兴趣。他透露,目前意向申请筹建的民营银行有40多家。

对于已开业的民营银行业务开展缓慢的问题,尚福林回应说,设立一家银行,需要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风险控制制度,要进行信息系统建设,还要找准市场定位、开发客户等,需要寻找自己的特色业务。

“民营银行从批筹、开业,到做业务,要做很多准备。真正把业务做起来需要一段时间,这也反映了这些民营企业进入银行业以后既积极又谨慎的态度,是值得鼓励的。”尚福林说。

在下一阶段的民营银行申设中,《指导意见》从准入条件、基本原则、加强监管等多个维度进行规定,在“安全网内”启动民营银行版图扩张。根据《指导意见》,投资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民营企业需要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总资产30%以上,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50%”等一系列条件。

与此同时,《指导意见》规定,民营银行需要“有承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有办好银行的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协议条款;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有合法可行的恢复和处置计划。”

5月1日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在存款保险制度之外,还要求民营银行“有承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有合法可行的恢复和处置计划”,是否要求过密?

对此,尚福林解释说,银行和其他企业不同,需要避免经营风险损害存款人和纳税人利益,要求“有承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是必要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的共识就是要为银行订立“生前遗嘱”,即银行必须事前明确,出现危机之后,先由股东自我救助,努力恢复正常经营;如果全面恢复正常经营无望,应该通过业务模块分拆等方式,确保其主要服务功能得以持续。

曾刚表示,“承担剩余风险”的安排,是要求民营银行股东要有一定的风险承诺,是为了让民众对民营银行更有信心;“生前遗嘱”是国际经验在中国的运用,具体实施情况还要在实践中观察。

曾刚强调,在新设立民营银行之外,《指导意见》还提出通过存量改造,“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增资扩股、股权受让、二级市场增持等方式进入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是一个新的提法。“现有的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不少股份是由民营资本控制,但未必满足民营银行的要求,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更多民间资本,可以将他们发展成为民营银行。”

无论如何,诞生在实质性利率市场化时代的民营银行,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是一个未建立信誉度的全新银行,如何吸引客户、如何吸收存款,如何找到自己的特色化业务,都是不小的挑战。此前的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都将自己定位为“平台”,其他民营银行则要如何自我定位?民众拭目以待。

今后民营银行版图将逐步扩张,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前景。随着民营银行逐步开设,中国的金融竞争将愈发充分,金融服务的形式将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中国金融改革再掀新的一页。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