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关注录取通知书 折射一种焦虑
法制晚报——一所大学的形象宣传片和一封小小的录取通知书毕竟不可同日而语,前者要表达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表现一所大学的形象,从而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本校,而后者只是一个“通知”,只要整齐端庄、简洁大方就完全可以。当然,上面加一点创意元素也未尝不可,但其他的东西毕竟属于装饰与点缀。打个比方,这就像是结婚请柬,有的新人在上面印上婚纱照,有的新人只是在红纸上工工整整地打上字,这都可以,谈不上谁抄袭谁。
对于通知书“撞脸”,近半数网友表示不必太过在意,这也是比较冷静客观的判断。不过这样一件“小事”引发关注,也的确是给我们的高校提了一个醒儿:从学术抄袭到宣传片搞“复制”,大家对于高校的创新能力不足、做事不认真、想象力贫瘠已经很有意见。
在一封小小的录取通知书上“找不同”的确没有太大意义,但是大家的质疑与焦虑却很有意义。我们期待公众的这种情绪能够“传染”给我们的大学,敦促他们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学术水平与办学质量,让大学之大不再是校门之大、大楼之大。王青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天津都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都市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