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墙留日本"仁丹"广告 因修补房屋被遮盖一半
2008年,这则日本“仁丹”广告重见天日,字迹仍然清晰 摄/法制晚报记者 崔毅飞
近日记者发现,随着老房修补,广告的一半被遮盖 摄/法制晚报记者 崔毅飞
法制晚报讯(记者 崔毅飞 新闻观察员 马志璞)2008年,丰台区长辛店一处老房墙上被发现留有一则罕见的“仁丹”广告,居民们介绍,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商人所留,是日本侵华后在长辛店活动的见证。但近日,这处“老广告”却因修补房屋被遮盖了一半。
2008年,《法制晚报》记者曾经报道,长辛店镇进行环境整治,教堂胡同128号院拆迁老房时,墙上露出“仁丹”两字,字迹与当代字库里的粗圆体相仿,让居民感到好奇。
世代居住在此的赵先生介绍,这处房屋在新中国成立前是自家的祠堂,“仁丹”广告应该是1937年所留。此后搭建在老墙外的民房将字迹遮蔽,而拆迁则让被掩盖了70多年的广告重见天日。
年过八旬的戴大妈回忆,这处字迹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商人做的广告,“那会儿日本仁丹主要是用来治疗头晕。”
时隔7年,记者近日回访时发现,历经半个多世纪,仁丹的“仁”字字迹仍非常清晰,只是“丹”字已经被一层水泥掩藏。据128号院居民介绍,老房子潮湿、而且保温性不够好,去年长辛店房管所对这些平房进行了修补,抹上了一层水泥,提高了房屋的保温性,但将“丹”字盖住了。
历史资料
日本人的
“仁丹”广告阴谋
上世纪初,日本“仁丹”在中国风靡一时,它不仅承载着日本人的经济目的,更被纳入日本的谍报网络之中。售卖仁丹的药铺,为日本潜伏在华的情报人员提供联络据点以及隐藏身份之所,而仁丹广告被印刷在城门、桥梁、关隘等险要地标处。看似广告,其内藏着路标暗记、军事情报。
近现代文物鉴定专家肖贵洞介绍,部分“仁丹”广告画有带胡子的人脸,八字胡向上翘表示此路通行;八字胡的左边下垂,表示左转弯不通……
国民政府也逐渐觉察出了“仁丹”广告的异样,于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命令各地涂抹“仁丹”广告。
不过专家肖贵洞先生表示,长辛店老墙上出现的广告并没有画带胡子的人脸,所以它应该是普通的小广告,但它也是日本侵华后在长辛店活动的见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天津都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都市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