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晋信:与其猜大盘何时见底,不如投企业成长
近期,中国上证综指走势震荡,持续围绕3000点附近区间波动。尽管监管层推出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以提振市场信心,但场外配资清理、人民币贬值等不确定性仍然悬于A股市场上方。在此背景下,很多投资者在纠结,现在股市见底了吗?还能不能入场?
对此,汇丰晋信智造先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吴培文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目前市场整体估值不高,部分板块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具有较强的资产配置价值。与其花费精力猜测大盘极端点位在哪里,不如精选好公司,减少对短期波动的关注,这样赢的概率会更大。投资不是比赛猜点位,而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成长性好公司,并做中长期持有,这一投资规律是吴培文在智造先锋基金中要坚持的。
市场见底了吗?
目前有些投资者纠结于底部是不是就是当前的3000点,还是可能下探到2800,或者2500点?对此,吴培文表示,“这一轮5100点的顶,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没有猜到,即使最有经验的,很多也没有猜到。同样的,这一次精确的底在哪里,绝大部分的人很可能还是猜不到。精确猜底,是一件投入精力巨大,但不一定有产出的事情。”他认为,沪深300(剔除银行)的估值已经到了历史底部。而中国坚定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前途是光明的。虽然股市“危与机”并存,但当前把握机遇是主要的。与其纠结于“精确猜底”的难题,不如采用分批建仓的方式,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布局。
以2013年的军工板块为例。吴培文表示,当时大盘低迷,估值较为情绪化的军工股普遍便宜,很多PB在2倍以下、市值在50亿以内。“我认为这样的股票是很好的,一方面不贵;另一方面,军工行业急需改革,长期向好的方向是确定的。缺乏短线利好的时候,正是中长期投资者买入的机会。最终收益确实不错。”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3年1月4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两年里面,中信国防军工板块整体涨幅达120.60%,而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为42.55%。
把握低估值投资机会
展望中期走势,吴培文认为,首先要关注的是估值。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和历史均值来比,并不贵,沪深300(剔除银行)甚至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整体估值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也只是中等水平。所以泡沫是局部的,主要集中在某些资质一般的创业板个股中。吴培文指出,只要投资者在低估值的股票中精选个股,风险是可控的。
根据Wind资讯,截至2015年9月17日,沪深300PE为11.85倍,低于过去十年历史均值18.29倍。“考虑到上一次沪深300处于底部的时候,是货币紧缩周期,而现在已经进入宽松周期,这种估值是偏低的。”
他同时介绍,他接触到的有些投资者,即使大盘跌破3000点也不敢买股票了。他们在担心,中国可能落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吴培文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很多是做原材料出口或简单代加工的。而中国是有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劳动力素质明显一代比一代高,未来20年将保持工程师红利。“我们可以想想,现在30多岁的劳动力中,本科和研究生是不是比上一代明显增加;而20多岁的劳动力中,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是不是比上一代明显增加;10多岁的在校学生当中,从小学习奥数、参加国外夏令营的是不是比上一代明显增加。很明显是一代比一代强,怎么能认为,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的人均GDP仍然原地踏步在7000美元?我们很多投资者在培养下一代上不遗余力,并且坚信他们的下一代一定比他们强。那为什么你那么担心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呢?我们的下一代,不仅有学历,还有国际视野,到他们逐渐接班的时候,怎么可能我们的人均GDP仍然只有有美、德、日的1/6?巴菲特在中国股灾后表示,看好中国长期发展。我们自己更应该有信心。”
坚守价值投资底线
吴培文“信奉寻找好公司,而不是好股票”。这样的投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呢?吴培文介绍说,“这源于个人经历。我从2000年起进入A股市场,在投资生涯中尝试过各种投资风格,最早的尝试包括找‘庄’,找市场热点。后来尝试分析K线,数波浪。再后来分析行业轮动。从事专业投资之后,我大量阅读了巴菲特、林奇、邓普顿等人的书,真正认识到,企业的成长是股票最大的利润来源。”
吴培文称,认可这个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在实践中,真正把这个道理放到第一优先的位置。因为人们常常说“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好股票不一定是好公司”。所以到底选好公司,还是选好股票?常常成为一个问题。他指出,“选择‘好股票’,可能回报是惊人的,但需要非常强的市场应变能力,超过常人的精力投入,和时刻面对众多不确定性的精神压力。而选择好公司,有时意味要承受短期的业绩压力,但长期来看,赢的概率无疑更大。从我个人过去十几年的试错结果来看,选择‘好股票’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而选择‘好公司’是适合我的路。”
懂实业、又懂投资的“双料专家”,十多年深耕高端装备行业
股票投资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吴培文实业和金融的双重经历,丰富了他对投资的理解。他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获得工科硕士学位后,到宝钢股份担任了4年的研发工程师。他表示,“工程师生涯,让我获得了宝贵的实业经验,在后面的投资生涯中,我的心更加贴近企业、企业家和他们的产品。我自己就曾经参与过一个高端产品的研发,涉及到上百亿的投资,近千人的参与。从中我学习,如何在生产环节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学习如何在企业管理环节协调各方利益。最终我们这个产品获得了极大成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4年制造业经验之外,吴培文还有多年的资本市场从业经验。吴培文先后负责过机械、电力设备、新能源、军工、工业材料等高端装备相关的行业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证券研究经验。这些行业,基本覆盖了未来智造先锋基金的投资范围。
吴培文认为,不同行业的研究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在于,不同行业的关注点是共通的,主要包括识别企业如何赚钱的商业模式,护城河,以及是否有成长性等。个性在于,每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就高端装备相关行业而言,他们是B2B的业务,客户的考虑会更加周全,更长远。消费品行业,某个公司营销做的好,或者产品便宜就可能赢得自己的客户。而高端装备的公司,单单在某一方面有优势,是不够的。制造业有价值的竞争力体现在体系的能力上,即在产品定位、质量管控、成本管控、销售服务等全方位的能力上都要均衡。他进一步指出,体系的建成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所以在高端装备领域,很少会看到一个此前没有积累的公司迅速崛起。一般更多的是体现为强者更强,强者的市场份额不断的提高,或者强者的产品系列越来越丰富。所以在投资上,要更加重视那些能力已经得到验证的公司。
吴培文曾经参与了中国制造的进步,后来在证券领域见证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他对中国制造2025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将长期面临工程师红利,现在的科研条件更好,还有更发达的资本市场提供激励,未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故事应该会更多。相关的投资机会,一定会层出不穷。”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天津都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都市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