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都市网-天津都市门户网站 欢迎您!



"天大引擎"撬动区域经济发展 点线面全方位服务(2)

正有 0 人评论 我来说两句

2015年10月02日 21:18  来源:

瞄准重大需求

“点线面结合”地毯式对接服务协同发展

天津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大胆尝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2013年6月,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揭牌。天大开始探索在高校和企业间架起一个高速通道。这个通道紧密连接起以天津为圆心、高铁5小时车程为半径的经济圈,天大人将此命名为“高铁战略”。“高铁战略”实际上是天大为自己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画出的一张地图。

在天津,技术转移团队已入住滨海工业研究院、武清前沿院、东丽产业研究院等,将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人才培训以及国际技术转移等功能高效结合,提供实实在在的科技服务……在河北省的张家口、沧州、定州、秦皇岛,天津大学都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今年初来自河北省的120家企业走进天津大学,直接进行科技与产业的对接。天津大学百名专家走进京津冀企业也已在天津大学的规划中。

如今,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已在全国范围布局了20个分中心,吸引培育大批科技基金。

在天津大学服务经济发展的蓝图中,“政、产学研、用”平台架起的是“点、线、面”的全方位服务:首先是“面”,目前学校和16个省、37个地级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其次是“线”,就是产业链,比如内燃机、节能环保、燃煤化工产业链,抗生素、维生素产业链;最后是“点”,就是让一个企业的需求与学校老师研发方向紧密结合。这些“点、线、面”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起搏器”。

培育创新人才

撒下火种助力区域发展“硅谷模式”

2015年2月26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并在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天津大学主动部署和“一区二十一园”对接,在自主创新示范园区里面建立研究院。

在天津市不断出台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包括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天津大学除了将已建立的异地研究院打造成区域内的“众创空间”,还在积极部署环青年湖创业生态圈,打造“天津硅谷”。如今,武清前沿院,通过科技、人才、市场、金融的高效对接,引入了多家风投公司,已孵化出中仪睿科等10家企业;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内技术孵化企业和引进合作企业已达19家,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总注册资金7323万元,2013年产值4895.9万元。

在天津大学,学生自主科研经费逐年攀升,2014年仅本科生的科研经费就突破了500万元。每年举行的创新创意大赛,不仅学校有,院系也有,一批经过训练的创新创业人才从天大起步。

来自天津大学就业办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5年,超过4万名本硕博毕业生中,有1.9万余人留在京津冀地区就业,比例超过45.8%。天津大学在京津冀发展的“硅谷模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一页 12 下一页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