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医院启动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项目
中新网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 董子畅)北京中日医院8日启动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表示,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迫切需要关注的疾病,它是可防可控的,也是常见的、潜在致死性的血栓性疾病,但一直未被充分重视。中日医院建立起这个项目,可大大降低VTE疾病负担,也供其他医院借鉴学习。
血栓是致死性三大心血管疾病的共有病理学机制早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在中国,血栓性疾病同样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当长时间坐在狭小的空间中不活动时,血液就会流动缓慢,甚至会在下肢出现血液凝聚而形成血栓,临床上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因刚刚形成的血栓容易脱离静脉壁,随血液回流入右心室,加之右心室收缩,将其推入肺动脉,从而会发生一系列的症状甚至会导致猝死,临床上称为肺栓塞。多数肺栓塞的患者没有典型临床症状,而致死性肺栓塞患者在死亡前得到明确诊断率极低,但是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临床医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抢救患者,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且经过危险期过后的患者中依然存在死于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中日医院教授刘鹏指出,全世界大约每37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VTE,医院内死亡率排第三位的就是VTE,加之它的发病隐秘,所以预防大于治疗。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医院内建立VTE防治体系,欧美的很多国家都有完整VTE防治体系。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各类血栓性疾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静脉血栓形势也同样严峻。由于静脉血栓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非专科医生认识普遍不足,因此静脉血栓性疾病呈现“高发病率、低筛查率、低诊断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许多医生未能尽早诊断以便对其进行正确的预防或者治疗,使得很多患者死于这样一个可预防的疾病。
王辰表示,如果在入院时能够评估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对于中高危患者采取以药物为基础预防策略,使用具有充足循证证据和广泛临床经验的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就能够降低因静脉血栓栓塞症导致的死亡和再入院。“因此,通过提高医务人员对VTE严重性的认知,加强VTE的综合防治与管理,规范其诊断与治疗,可大大降低VTE疾病负担并改善患者预后”。(完)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天津都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都市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所有评论正有(0)人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